CNAS-CL01:2018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7.7.1实验室应有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程序。记录结果数据的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,如可行,应采取统计技术审查结果。实验室应对监控进行策划和审查,适当时,监控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:
a)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;
b)使用其他已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;
c)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;
d)适用时,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,并制作控制图;
e)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;
f)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;
g)留存样品的重复检测或重复校准;
h)物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;
i)审查报告的结果;
j)实验室内比对;
k)盲样测试。
下面选择其中几种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:
一、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为达到质量监控的预期目的,应按照以
下6个原则选取有证标准物质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:
(1) 标准物质的量值(或含量水平)应与被测物品的量值(或含量水平)相近。
(2) 标准物质的基体应与尽可能与被测物品的基体相同或相近。
(3) 标准物质的形态(液态、气态或固态)应与被测物品相同。
(4) 标准物质应在其有效期内使用,其保存应符合规定的储存条件。
(5) 标准物质量值的不确定度URM(包含概率95%)应小于实验室给出的对被测物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 u (包含概率95%),最好能够满足:
URM≤1/3U u
(6) 同一标准物质不能既用作仪器设备响应的校准 ,又用作测量结果的监控。
通常是将有证标准物质作为“盲样”进行检测,测量结果记xu,并用下式作为质量监控的判据:
式中,xu-实验室测得的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;
xRM-有证标物的赋值证书给出的标准物质的量值;
Uu—测量结果xu的扩展不确定度,其包含概率约95%;
URM—有证标准物质量xRM的扩展不确定度,其包含概率约95%。
满意的En值应在+1和-1之间。在判据En中使用了实验室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,如果En的绝对值大于1,则表明实验室的不确定度大于他们被认可的不确定度Uu ,则实验室就应该进行检查分析,立即采取纠正措施。
二、实验室之间的比对
实验室间比对: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,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/ 检测的组织、实施和评价。
能力验证计划:为保证实验室在特定检测、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。
测量审核:实验室对被测物品( 材料或制品)进行实际测试,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。
能力统计量的计算
【Z比分数】:
标准化四分位距计算方法:
中位值,是指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的值,即有一半数据的值低于该值,而另一半数据的值高于该值。
QH和QL为一组数据的高端和低端各有一个四分位数值(指1/4位置处的数值)
四分位间距IQR=QH-QL
标准化四分位距IQR’=IQR/1.3490=0.7413IQR
实验室间Z比分数(ZB)和实验室内Z比分数(ZW)
假设A和B为参加实验室质量监控的两个测量结果,称为“结果对”。
标准化和值S定义为:
标准化差值D定义为:
三、使用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
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是:
式中,
x1 — 第一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;
x2 — 第二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;
U1 —第一次测量结果x1扩展不确定度,包含概率95%;
U2=U1=U—第二次测量结果x2 的扩展不确定度,包含概率95%。
满意的En值在+1到-1之间。
使用这种方法,被测物品必须是稳定的。
如果测食品中的硫那么就不适合这样的方法。
四、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
用这种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是:
式中,
x1 — 对留存物品进行第一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;
x2 — 对留存物品第二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;
U1 —第一次测量结果x1扩展不确定度,包含概率95%;
U2=U1=U—第二次测量结果x2 的扩展不确定度,包含概率95%。
满意的En值在+1到-1之间。
使用这种方法,被测物品必须是稳定的。
五、控制图
控制图又称休哈特控制图,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记录,见下图。它能判断并提供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 异常因素 ,以便于查明产生异常的原因,并采取措施使测量过程重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。
对于准确度较高且重要的测量设备,如有可能,建议采用控制图对其测量过程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。
六、CD值
En值方法计算简便,但前提是必须能正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。
如果没有评定测量不确定度,需要采用CD值方法。
(作品来源于公众号:墨迹CNAS和CMA)